close

第三節膽病

 

膽囊炎與膽結石往往互為因果,二者又常同時並存,所以合併為膽病。它的症狀多變,可以從無自覺到痛得蜷曲,也容易被誤診為消化潰瘍。有一半的患者會有典型的症狀,飽食或吃過油膩以後,會覺得消化不良、腹部悶脹、或右上腹悶痛等類似消化係症狀,常發生於夜晚或清晨。疼痛為持續性發作,陣發性加劇,並向右肩或腰部放射。結石梗塞者絞痛劇烈,往往伴有噁心、嘔吐。

 

膽結石成因與膽汁滯留,細菌感染何代謝障礙有關。膽汁滯留、細菌感染、消化功能紊亂等,常導致膽道反射性痙攣,使膽汁排出不暢;結石、蛔蟲、膽到狹窄會導致膽汁滯留。膽汁長期滯留與濃縮,會損傷膽道黏膜引起發炎。發炎容易招致細菌感染,有利結石的形成。

 

細菌感染促使黏膜壞死脫落,落屑和細菌死骸成為結晶核心,促進膽固醇和膽色素的沉澱,形成結石。膽固醇和膽色素的代謝障礙,與膽結石形成有關,膽汁中膽鹽與膽固醇正常情況下保持一定的比率,但膽鹽濃度降低,或膽固醇濃度增高,均可使膽固醇沉澱形成結石。膽結石通常分為三類:混合結石、膽色素結石、膽固醇結石;國人以混和結石較多見。

 

膽結石成因,中醫認為:情治不暢寒溫不適、飲食不節、蟲積等可導致肝膽氣滯,形成濕熱壅阻而影響肝臟的疏泄和膽腑的通降機能,使膽汁排泄不暢,滯留鬱结致肝鬱生火,濕熱交蒸。

中國古時禮教拘謹,常須抑制情志,尤其婦女猶甚,因此罹患率比男性壓倒性高。情志不暢、寒溫不適、飲食不節,皆為紊亂消化機能之源,使膽汁分泌失常;過度濃縮的膽汁使囊壁充血發炎、水腫甚至化膿。

 

由於囊內壓力增高,導致囊內行血障礙而囊壁壞死,膽囊穿孔則成瀰漫性腹膜炎。膽總管則在感染和梗阻情況下,形成化膿性總膽管炎,管內充滿膿性膽汁,感染上升擴散,可致肝炎、肝膿腫,或膿性膽汁逆流入胰管引起胰腺炎。膽總管痙攣、水腫、結石梗塞等原因,膽汁的排泄受到阻礙時,形成阻礙性黃疸。

 

內經:「木鬱發之,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飲食不下」「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生」。靈樞:「邪在膽,逆在胃,膽汁泄則苦,胃氣逆則嘔吐」「膽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木鬱指膽汁凝滯,例如膽固醇過多,或緊急拋泄剩餘物資時,膽汁濃度增高,破壞膽炎比率,導致膽道發炎腫脹而變狹窄,這就是所謂木鬱肝氣內變。

 

當胃內食物經過十二指腸時,即收縮膽囊將膽汁注入食物中,倘若總膽管或出口腫脹,膽汁不容易排出,膽道壓力增高致膽汁逆流入肝臟,形成膽汁型肝病變;膽汁排出短少,每次於下來的累積使濃度增高,膽鹽容易沉澱成石,這就是「膽失通降」的結果。

 

肝臟每天分泌約一公升的膽汁,膽囊將其適當濃縮,適時適量注入食物內幫助消化,通降則肝分泌、膽囊濃縮都正常,即所謂「肝氣輸泄條達,膽汁通降」膽道通降無阻,就不發炎腫脹、梗塞、痙攣,也就沒有理由結石。

 

膽囊炎、膽結石均能引起劇烈絞痛,乃至輕微的右上腹或脅肋隱痛。這些疼痛是膽道發生痙攣而致的,痙攣急性發作,右上腹部劇烈絞痛,為持續性發作,並陣發性加劇,向右肩或腰部放射。有結石梗塞者較為劇烈,往往伴有噁心、嘔吐;慢性者常在右上腹若隱若現的隱痛,在高脂肪飲食後明顯,併有消化不良表現,如穢氣、悶脹和厭食油膩等。這種狀態中醫以「木氣(肝膽)有餘去乘土(脾胃)來形容」。

 

慢性者平常偶發隱痛,很快消失令人不在意而忽略;或只覺右肩一帶痠痛,卻在夜晚時痠痛加劇擾亂安眠。症狀不明朗的膽病,檢查上雖有消化潰瘍,但不嚴重而輕忽膽病,只覺右肩痠痛,往往被認為五十肩。若慢性消化系病拖延時日,或右肩背痠痛久治不癒者,應該存疑是否為膽病為祟。

 

當膽病發作時,痛的肢體縮蝦狀,這是為排除結石或膽汁而發生痙攣的。這時宜右側握縮成蝦狀,保護病灶緩和疼痛。右上腹部間硬,酷似「實」反應,但這是保護病灶措施,卻屬「虛」反應,宜以手掌持續護持之,這樣才能消炎和解除痙攣。

除在病灶發生生體反應, 常反射到右肩及背腰令肌肉挺堅,因此右肩背及胸椎812棘突旁不舒服。912右側旁的膀胱經18【肝俞】19【膽俞】20【脾俞】21【胃俞】等是治療肝膽的重點,右肩胛骨下是膽囊治療點。這四穴都表現「實」,宜予瀉之。

頭部羅列膽經穴道,項窩及其兩旁至肩、肩胛上部、反射到前頸等部位,這些筋都強緊,間或有結塊,瀉之可紓緩神經、肌肉的緊張,對肝膽、脾位大有助益。腰部為治療消化不良、便秘的部位,施予「瀉」調正因膽病而致的消化系失常。體側為膽經路線,肝膽病必然的反射區,膽病時區內穴道都呈虛,施予「補」手續紓解肝膽的困危。

上腹當中是胃經募穴任脈12【中脘】,季肋下脾經募穴肝經13【章門】,肝經募穴14【期門】,肋骨上膽經募穴膽經24【日月】以及十一浮肋骨下少腹是膽區;肚臍周圍是消化區;這些反射區「虛」宜補。下肢外側也是膽經路線,穴道都呈實宜瀉,膽經34【陽陵泉】是筋會,他不僅能解除運動肌腱的強拘,還能作用於內臟肌,平息膽道、腸胃等痙攣,緊急發作的急救要穴。

急劇症狀要用郤穴,膽經郤穴36【外丘】是重穴,持續貼護到不痛痙攣立止。41【臨泣】解痙膽囊消炎止痛,效果與外丘不相上下,與43【俠谿】同時處理之增加效果。33【懸鐘】是三陽大絡,膽病平時療養要穴,與6【三陰交】同時點之,可動員三陰三陽共六經的機能系,根除膽病素質。平時點穴34【陽陵泉】36【外丘】33【懸鐘】41【臨泣】43【俠谿】脾經6【三陰交】,以及肝經1【大敦】2【行間】3【太衝】6【中都】等穴,膽道的問題可望根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友達傳醫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