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錄音檔按我

疾病產生的原因叫做病因,變化叫病機。當疾病發生時可根據病因與病機找到治療的方法。

 

 古人認為生病最大的因素是外在的干擾—外因,若是因為控制協調力出問題,即大腦(心神)的作用失常亦可能導致疾病發生—。內因可能是七情所致,內因外因為所有疾病發生的原因,若無外感為情志(內因),所以心情的調適也是治病的方法。不內外因如火燙傷、意外等外傷則不在內科疾病範圍內作討論。此三種因素皆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傷,統稱為雜病。

 

【傷寒的六經傳變】

 

外因通常是突發性的疾病如感冒,通常分成兩方面來思考。由於地域的不同造成的疾病也不相同,在明朝之前人民多居住北方,四季溫差大,身體需消耗許多能量(陽氣)來應付氣候快速的轉變,為了應付寒冷的天氣身體會毛孔緊縮,易損傷體表造成循環代謝遲滯,可能會有怕風怕冷四肢無力等不舒服的症狀,在最外防禦的陽氣是第一個被干擾,人體的陽氣由最外的太陽開始受影響,第一個感應會在皮膚,此時的主要症狀是怕風與怕寒。這種風寒首要影響體溫調節中樞,過度反應之下會使毛孔緊閉而是體溫無法發散,脖子肌肉開始僵硬接著後枕骨開始頭痛一直影響到梅稜骨處,再延續到側邊的偏頭痛。體溫無法從體內到達體表,就會開始發燒,此時只要進行發汗就可以解除這類的症狀。中醫對傷寒的看法指是人體對環境溫溼度的適應出了問題,一開始是從大陽開始,如果沒有得到控制會接著進入陽明就是內部肌肉層,此時身體會藉由微血管的擴張來進行冷熱平衡,心臟41-42度的溫度會快速傳導出來使體溫快速上升,讓體內的能量快速的到達體表,這是強烈的熱會調整體溫控制中樞藉由汗出去調節身體的平衡,此時容易無力、汗出、高燒,此時已經不會覺得冷了,反而用冰敷來降溫,但最好的方式是由體內中心降溫而不是外來的溫降,中醫建議喝石膏水(白虎湯)西醫可能用輸液來處理,但熱一定會傷津液所以一定要補養水液(含電解質的水,如運動飲料稀釋三倍)。如果陽明階段還無法處理,此時身體已經被熱所破壞,身體很多蛋白質容易受熱損傷,需趕快處理。身體水液、能量大量耗散後造成阻滯的情況,此時會症狀反覆表示進入少陽的階段,身體能量還不及痊癒但也不致死亡,體表的循環代謝(淋巴循環)會變的很差,雖能活動如常但體力也下降,這種情況無法維持太久因為是病態的平衡,需要胃腸道提供營養平衡,此時胃腸道的負擔太大產生消化系統受損,此時就是器官的運作功能失常進入太陰的層次,接著會去刺激內分泌與神經系統來調節身體狀況,結果反而身體亢進興奮,大約是五到六個小時的反覆節奏,一下精神很好一下突然沒電,這已經是少陰的層次,指的是心腎的調節能力。如果繼續惡化、退化、衰敗就會進入到厥陰的層次。以傷寒的角度,可以長年累積形成厥陰體質,也就是現在的慢性病雖不危及性命,但身體快速的受到傷害。這就是陽的能量受傷,無法作用體內的物質(陰),器官持續變化就是這六經的變化。由陰的體質要恢復到陽的體質,這樣才能把問題維持在外部的肌肉筋骨,如果是在三陰的層次就是器官的問題。

 

【溫病的衛、氣、營、血傳變】

 

南方的病邪與北方不同,南方主要是濕熱的氣候,一發生就是發炎反應而不是怕風怕冷。在明朝之後將之稱為溫病。溫病比較麻煩的部分是感染,不再是影響體溫中樞,而是透過黏膜影響器官。溫病比傷寒的傳感更大,常以火熱發炎性為主,所以較常使用消炎藥(如板藍根、連翹之輩)。衛只有淺表症狀,接著身體起發炎反應入氣分再入營分已是器官,入血分表病毒進入血液系統,先進入到胸腔,感染膈間組織液形成心肌炎或敗血,在早期屬重症難救。這些皆屬溫病。傷寒吃西藥比較慢,但溫病吃中西藥一樣快,因為都是在消炎。如果是由呼吸系統開始發作,幾乎皆屬溫病,若感冒不舒服但沒有這些發炎狀況,可以從傷寒思考。(若以傷寒的麻杏甘石湯證來看是屬發熱非發炎,發炎是組織液滲出而有紅腫熱痛的狀況、灼熱、潰爛亦同,發炎不一定會發燒,但會有感染源,如果是中耳炎發燒,則是中耳發炎、身體發燒,要分開來看)

 

 所有的情志都不能太過,癌病病人多驚與怒。

 

【病機十九條】

 

       •五臟病機: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諸氣膹鬱,皆屬於肺。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上下病機: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
  •風寒濕病機: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火病機五:
  諸熱瞀瘈,皆屬於火。
  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
  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諸逆沖上,皆屬於火。
  諸燥狂越,皆屬於火。
  •熱病機四:
  諸脹腹大,皆屬於熱。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
  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病機十九條是選方用藥的思路,比如說中醫的肝病-風、掉(搖動)、眩,肝在五行屬木,對應到天指的是風,風起則木搖,搖後則眩。如梅尼爾氏症,感冒後容易發生突然眩暈的狀態,耳內平衡卻又正常,通常是感冒少陽病沒有完全恢復而影響淋巴循環阻滯而使耳中不平衡,容易在勞累時發作。在內經則是以末端循環來思考,肝即干,即樹中所有通道。
癢是心的火熱,入心的藥多苦寒可以處理火熱。發炎起疹子就是瘡,(火邪是外來的邪氣,與心陽不同,勿混淆),細菌感染或神經發炎只要有癢的症狀就表示已經到心,相對應的藥就可以採用。(中醫的思考是把複雜的證型簡單化,只要有對應的症狀就可以用該方向去思考)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只要有水腫、水泡之類的症狀皆可以用脾運化水濕的角度去思考。如水囊泡,可以用此角度思考,但肌腺瘤則不適。如果有發炎反應又有水泡,則又入心又入脾,心是苦,脾是甘,則合適的藥性可能就是苦甘。如帶狀泡疹可能就可以用苦瓜帶子一起吃,或是蓮子帶子。

 

肺是氣機的運作,鬱就是氣的不移動形成局部的阻滯,身體所有發生停滯性的淤阻都需要提升肺的能量,因為身體所有部位都需要交換移動,所以有囊腫、積滯都需要肺的運作。如子宮肌瘤就需要加入肺的用藥,運作不良就是氣的不足。過敏性鼻炎常用辛夷清肺散,是清熱消炎藥或鼻竇炎用的托裏消毒飲,但一般人可能會有拉肚子的副作用(有便秘會變成沒便秘),因為氣通了運作增加就會有這種情況,呼吸系統通暢,腸道也會跟著通暢,在經絡上肺與大腸也是相表裡。

 

收引、拘縮多是退化導致的僵硬、功能不彰,歸於腎。尤其是肌肉、筋骨上的僵硬,關節的退化。腎是大腦跟內分泌,因為無法檢測所以用外在的功能來判斷其狀況,由肢體退化的程度來往回思考是否大腦有退化的狀況。所以關節退化就是要補腎。黑色的食物或是六味地黃丸之類的藥物,芝麻亦可,可以延緩但不見得能再生。如果是因為不內外因比如說過度跑步造成的關節退化,是有機會補回來的。開始退化就要開始補,消化系統還可以就要開始補,如果不好就先調消化系統(會不會餓? 能不能吃? 來看消化系統的正常與否)。

 

諸暴強直,皆屬於風。強直就是抽筋痙攣,通常是突發性的,原因不明,比如說癲癇,就可以認為是有風邪在作怪。如果不嚴重的,抖動也可以算是風,有一味藥:天麻拿來燉豬腦,專門補腦,可以處理退化性的如帕金森氏症(大腦已經無法正常指揮四肢之功能)

 

身體的水液可以看得出清冷的特質,都視之為寒。如鼻水一直流,就是寒(黃鼻水不是),此時可以試著在大椎貼辣椒膏鼻水可能就會停止,如果本來不流貼了反而流,是體內有寒,要讓他流。腎功能不好者可能會在腳踝水腫,這都是清冷的水,可以喝薑湯處理。清冷就以溫來處理之。腹水就不一定,因為隔著腹膜腔所以不知道是否清冷,抽出來有可能是混濁的水就是感染,可能屬火熱而非寒。

 

諸痙項強,是脖子僵硬,沉重包覆的感覺屬於濕,要用利濕的角度來處理。

 

熱邪的部分有四大項,吐跟瀉都跟熱有關,胃以上有熱就是吐、以下就是瀉。吐瀉的內容物都是混濁惡臭才是熱,如果是淡清狀可能是寒不是熱。(喝牛奶拉肚子,算熱還是寒? 牛奶是外因,是因為牛奶才拉,那就去除外因不要喝就好了,不是嗎?) 吐跟瀉都是在排除外邪的過程,不要去止吐止瀉,若是發炎就清熱消炎就好了。腹脹如鼓也是熱,如腹膜發炎或急性腸炎(大便阻滯導致腸道發炎)之類的。

 

火比熱更嚴重,熱到一定程度會昏倒抽蓄、神智不清,已經是發炎感染性的疾病。最嚴重可能到精神喪失(如喪神守)、痴呆。

 

喘、嘔、吐都是趨勢往上的概念,用藥要往下,若是往下的症狀就要用往內收的藥物。

 

病機十九是戰國時代醫術未開化時代將複雜性疾病轉化為簡單診斷的概念,現代使用上則是用在已經無法用現代醫學來處理的疑難雜症,需跳脫思維來推敲,用病機十九換一個角度思考。(一般感冒還是六經傳變或溫病來思考) 由此建立基本的病機觀念,有利於後續的藥物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友達傳醫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